“奋斗的足迹”系列报告会之--王立祥教授与学子面对面
4月7日下午,“奋斗的足迹”系列报告会之--与王立祥教授面对面报告会在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
虽已年近八旬,但王立祥教授依然十分关心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曾多次就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向国家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他主编的《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中国旱区农业》先后获得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并被推荐为国庆60周年献礼书。目前他正在组织全国同行编著《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专著。
当问及诸多学术论著的创作背景,王立祥教授谈到自1957年大学毕业后,他常年扎根西北,致力改变传统农业的落后方式、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和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开始注重旱区降水生产力的研究。八十年代初,他来到宁夏南部山区探索旱区农业发展之路,经过十年攻关使贫瘠的土地再现生机。访谈现场,主持人展示了数本凝结着王立祥教授几十年心血和智慧的著作,令在场的同学们为之惊叹折服。
据了解王立祥教授执教逾45载,用爱心浇灌祖国的未来。在担任农学院2004级农学专业本硕连读班班主任期间,他将“以学习实现个人理想,以行动回报母校培育”作为全班同学的指导原则,身体力行,用他那无私的爱心爱感染着每一位学子。春种秋收,桃李满园,如今王立祥教授的很多学生在农业领域都大有作为。
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王立祥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目前我国粮食发展的现状,通过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对比,普及农学知识的同时重在说明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王立祥教授说:“我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世界是你们的。光阴似箭,希望同学们能把握时间,提高效率,为圣神无可替代的永恒产业——农业做贡献。”
整场报告会气氛轻松活跃,王立祥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语言赢得了热烈掌声。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他用坚实的脚步践行着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也让同学们重新审识了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王立祥教授为学子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