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机电学院15个调查组将下乡服务
在学校6月29日公布的2016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立项评选结果中,机电学院共获批15支社会实践队伍,此次项目申报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较往年都有大幅提升。15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将在暑期赴宝鸡、白水、延安、商洛等地,开展入户问贫、调研服务、红色寻访、义务支教等实践活动,为农机现状、农村养老、精准扶贫等问题把脉。
抓住实践这个“牛鼻子”
实践环节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促进信息、知识、创意的不断产生。要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就要抓住实践这个“牛鼻子”。机电学院通过总结历年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管理体系,充分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聚焦学生,不断扎实各工作环节。
2016年,经过前期充分动员,机电学院各年级百余名学生自发组队、撰写申请、答辩申报,最终有15个调查组成功获批。80余名学生将利用暑期对所申报项目开展一次深入、全面、彻底的进村入户调查、摸准农村实情、找准致困原因等活动,切实发挥大学生的服务社会功能。
助力学生踢好“头三脚”
民谚有所谓“头三脚难踢”的说法,形容事情起步阶段的艰难。这样的困难局面对于初次申报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具体而微。一点点小的挫折,比如如何确立目标、如何撰写申报书等,就有可能使刚刚扬起的实践风帆骤然飘落。此时,指导老师微小的帮助就可能产生雪中送炭的作用,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使之能顺利踢好“头三脚”。
自开展本年度社会实践工作之初,机电学院首先在老师层面做动员工作,鼓励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使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具“机电特色”、“西农特色”;鼓励全体学工干部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从申报书撰写、项目申报、活动开展等全方位环节发挥指导作用。
“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在实施帮扶指导时,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体系的完善,让学生的社会实践内生动力更顺畅地发挥出来。”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朝红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空间很大,教师指导工作要充分跟上,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动能。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