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果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成果展

(七)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旱区农业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解决了农业生产链上大量重要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2011年到位科技经费是2007年的1.53倍
  ——2011年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是2007年的3.19倍
  ——201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是2007年的3.81倍

  学校狠抓“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先后投入6400多万元,实施了16个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重要研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由1个增加为2个,新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建成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获批的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新获批的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


  五年来,学校共主持或参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165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多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67件。
  ——学校审定、登记、鉴定植物新品种118个,选育、示范、推广了一批优良作物新品种。

  ——李占斌教授主持的“黄土高原水蚀动力过程及调控技术” 项目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康振生教授主持的“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李生秀教授主持的“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7月,学校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单卫星教授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题为《膜外3-磷酸磷脂肌醇分子介导真核病原菌效应蛋白进入动植物寄主细胞》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这是我校在该学术刊物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影响因子(31.152)最高的学术论文。

 


  ——2012年9月20日,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小麦育种专家、我校农学院王辉教授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奖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为王辉教授(左一)颁发获奖证书。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6月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在北京组建了“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8月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在杨凌组建了“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8月9日,由我校牵头建设的全国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平台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2年8月10日,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在杨凌启动。